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加快推进凉山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点击数:6272   来源:凉山州工商联   发布时间:2016.02.24

近年来,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调结构、转方式、创新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突破“瓶颈”制约,走“专、精、特、新”之路,取得明显成效,为增强市场经济活力、确保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到2014年底,全州民营企业有12812户,个体工商户125482户,从业人员34.06万人(其中民营企业从业人员57912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750亿元,占全州GDP的57%,已撑起了凉山经济的“半壁河山”。

凉山州民营企业虽然发展快,但在转型发展中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大。从民营企业来看,现在许多企业的直观感受是日子不好过了,有焦虑、困惑和纠结情绪,有些企业家对转型升级“有想法、没办法”,有些企业家对转型升级有“观望、等待”思想,有些企业家认为“转型升级风险大,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从党政领导干部看,现在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对民营企业怕接触、怕支持,怕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不敢放手大胆抓。从部门看,部分干部对发展民营经济有歧视,在处理或办理民营企业的具体事务中缺乏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有“拖、卡、压”现象。

二是“两高”导致民营企业利润空间受压,生存十分艰难。一方面企业运营成本高。部分企业反映,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原料材料涨价、交通运输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升、融资利率高、环保部门门槛抬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生存困境十分严峻,目前部分企业处于“亏损—停产—半停产—资金断链”的状态。另一方面承担社会成本高。土地税金、环保治理、节能减排、劳动关系和谐、履行社会责任等,大幅提升了企业承担的社会成本。

三是融资难和用地难亟待破解,民营企业扩张转型受困。目前,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短缺和土地供给紧张。在融资上,一方面银企之间良性互动的正常关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尤其中小民企融资渠道狭窄;另一方面企业因固定资产比例偏低,能通过资产抵押贷款的有限,缺乏有效的融资管道;银行普遍存在对大企业“争贷”,对中小企业“惜贷”的问题。在用地上,因用地指标少、土地申报周期长、土地费用高等原因,使一些民营企业拿不到地,融不到资,致使民营企业扩张和转型发展受困受限。

四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我州民营企业大多数处于维持生存状态,缺乏开拓进取的锐气和二次创业的勇气;大部分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产品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慢,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着“家族化”现象,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五是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尽管我州各级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干部工作作风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服务环境方面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问题集中在“冷硬横推”、“部门间踢皮球”和“在市场准入上仍然存在大量政策性歧视”等方面,使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信心受挫。

面对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为推动州民营企业尽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促进全州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一是做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统筹规划。建议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做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统筹规划。排出一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逐个制订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及配套措施,推进民营企业在转型发展中把准新方向、拓展新空间、彰显新作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引导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及第三产业转移和发展。

二是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建议建立统一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企业技术贴息,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引进培育人才。实行税收政策支持,适当减免,从财政补贴、低息无息信贷等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员。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建议引导民营企业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深化改革,加快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实现由过多依赖物质消耗和大量投资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的战略性转变。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四是加强转型升级政策宣传。建议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家开展学习培训,增强企业家的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以切实解决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组织列入转型升级的企业及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增强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信心和决心。

二、坚决破除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要素保障障碍

一是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坚持把解决融资难问题作为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在加大信贷支持、改善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确保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水平。

二是着力破解民营企业用地难问题。各级政府在制订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要统筹安排民营经济投资项目用地。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要为民营企业发展预留用地。对项目用地较小的企业,鼓励使用园区标准厂房和盘活利用适宜的商业、服务业类地产。

三是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办事难问题。坚持把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作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命工程”、“出路工程”、“希望工程”来抓,大力推行无障碍准入、无刁难审批、无歧视办事、无拖延办事“四无”服务,打破“玻璃门”、“弹簧门”,促进民间资本投资便利化。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和吃拿卡要等损害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

三、加快完善相关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联系民营企业机制。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喻正声2014年11月25日在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领导,加强领导,首先要加强联系。不联系,怎么领导?一个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交上几个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朋友,可以说是不称职的表现,因为不接触企业,不了解民营企业家的思想困惑,怎么帮助扶持,又怎么能做好工作呢?关键在于不谋私利,作风正派,勇于担当”。建议党政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围绕企业合法经营、个人的困惑等相互交换意见看法,探讨帮助支持措施,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发挥行业商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行业商会要经常性地向民营企业通报发展的环境状况和相关政策法规,为民营企业实施根本性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经营环境评估等服务,避免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

三是营造转型升级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国家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典型经验,尤其是在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创品牌以及诚实守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有效做法,为新一轮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增添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