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实施品牌强市战略 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点击数:6234   来源:泸州市工商联   发布时间:2016.02.24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品牌已成为全世界最具竞争力的资产。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国家《质量发展纲要》中提出:把品牌强国作为建设质量强国、经济强国的基石。当前,我市经济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以“百企百品”为切入点,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有利于加强质量建设推动品牌发展,有利于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一、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知名品牌

(一)做强名优白酒品牌。作为全国消费者唯一认可的“中国浓香型白酒发源地”,酒业品牌是我市第一支柱品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3件,四川省著名商标34件。目前,我市酒类品牌多散杂乱较为突出,品牌优势资源尚未充分挖掘。建议:应对国家政策调整、社会消费习惯转变趋势,巩固老品牌,整合杂品牌,突出主干优势品牌,扩大优势品牌效益;坚持发展与保护同步、创牌与效益并进,强化资源配置,创新营销手段,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两大名酒”品牌,力争跻身国家五星级品牌企业;突出“泸酒”地标品牌,加强红粮原料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加快发展泸州基酒品牌。

(二)发展优势制造品牌。我市机械、化工、医药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长佳牌中高压液压油缸、泸天化尿素、肝苏颗粒等一批四川名牌产品。建议:加大骨干企业品牌支持力度,发挥行业引领带动作用;选择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机械、化工、医药及医疗器械中小微企业进行培育发展,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和企业品牌;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工作,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品牌。同时,我市建筑业较为发达,拥有建筑企业152户,建筑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建议加强建筑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江阳建工”品牌,推动建筑企业抱团发展。

(三)培育地方特产品牌。我市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已获“三品一标”产品认证208个。目前,由于企业带动力不强、品牌营销能力较弱,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比如1999年、2000年曾获“中国名牌”的“罗沙贡米”、“凤羽茶”品牌至今未能做起来;比如2015年的荔枝、龙眼出现滞销、价格低廉情况。建议:综合评估各特色产品的市场前景、产品品质、品牌管理效率等因素,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名优品牌,比如“奥荔”荔枝、“邓桂”桂圆、“瀚源”有机绿茶、“蜀龙牌”生猪、“乐道子”鸡等;实行“百城联销”战略,将农业发展资金延伸到促销领域,建立跨区域特色产品经营联盟,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四)开拓服务业品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现代服务业缺乏强大的产业资本注入,缺乏优秀领军人物介入,缺乏一流的品牌机构引领。建议:以“中国酒城”名片为引领,推动城市品牌建设和服务业品牌发展;加大名酒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精品旅游区和川黔渝生态金三角旅游区,打造优质旅游品牌;以四川医科大学为龙头,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业品牌建设;加强“4+3”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天星影视、龙腾文化、龙城演艺等一批企业品牌;培育发展“五味轩”、“麻辣空间”等一批优势餐饮企业,把“大河邦、小河味”泸州特色风味推向省内外,提高泸州餐饮品牌影响力;围绕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总目标,积极引导企业入驻白酒交易中心、泸州老窖官方商城、拉货宝、泸州购等本土电商平台,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打造泸州电商品牌。

二、健全体制机制,推动企业发展品牌

(一)建立品牌发展专项资金。建议设立实施品牌强市战略专项资金1亿元,主要用于商标重点保护、管理培训和品牌形象宣传、品牌培育基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专项补助以及品牌创建工作奖励等。

(二)落实品牌发展保障措施。在土地、电力、用水、用气等资源要素方面给予保障和倾斜;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对品牌企业进出口业务提供便利条件;主动帮助有条件的品牌企业申请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资金、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等各类政策性资金;制订品牌抵押贷款具体操作办法,开展品牌担保贷款融资服务;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品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并购、控股、联合经营,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使之培育成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品牌企业集团。

(三)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加大假冒伪劣违法行为打击力度;鼓励企业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知识产权转让和先进技术推广,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为品牌发展营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四)加强企业品牌质量建设。建立品牌企业标准支撑体系,推动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品牌质量管理水平;组织开展区县、园区品牌质量创建示范活动,营造企业争先创优氛围;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完善品牌应急危机处理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五)培养企业品牌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品牌经营、技术创新高级人才,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负责任的品牌建设专业队伍;组织开展企业高管人员品牌管理和营销知识培训,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品牌意识;组织开展品牌管理优秀人才评选活动,营造社会、企业尊重品牌管理人才良好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打造品牌发展环境

(一)统筹推动品牌发展。建议市政府将品牌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十三五”规划,出台《关于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文件,统筹安排全市企业发展、品牌建设、组织领导等工作;成立泸州品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泸州品牌发展总体策划、统筹协调和日常事务等工作;建立泸州品牌发展中心,建立泸州中国知名品牌数据库,通过政府与企业间资源的交换共享,实现品牌管理过程的透明化与高效率运作;加强品牌建设督导和软环境治理,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品牌强市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开展品牌企业专业辅导。品牌管理要成功,必须借助专家团队力量,全方位加强品牌设计和管理。建议引进创意水平高、市场运作能力强的品牌咨询公司,开展专业辅导,帮助企业制定中长期品牌战略规划,加强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危机管理,以品牌打造统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管理流程;帮助企业将品牌建设纳入业绩考核体系,完善品牌资产评估体系,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品牌质量管理意识。

(三)营造品牌强市舆论环境。品牌传递信任,品牌蕴含信心;品牌是实力,品牌是形象。建议加强“泸州造”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工作,建立政府主导、主管部门负责、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品牌强市宣传工作体系,构建城市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协调发展格局。拍摄《品牌泸州》宣传片。整合泸州酒业品牌、特色产业及旅游文化等资源,通过主题式、系列化、章节式的篇幅,挖掘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经济活力和精神品质;开展“泸州品牌神州行”活动。组织区县、部门、企业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宣传泸州品牌;发挥异地泸州商会作用,通过品牌宣传与招商推介相结合、经贸洽谈与展示交易相结合等方式,推介我市城市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泸州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品牌与企业竞争力、品牌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等活动,积极营造实施品牌强市战略舆论氛围,努力推动我市企业转型升级、经济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