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760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25
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年。在发展的关键时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四川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与重庆相互赋能、相向发展,不断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唱好“双城记”,迈步新征程,共同为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互赋能、相向发展,聚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在前列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地处西南腹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6.3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2万亿元,常住人口从9600万人增长至9853.6万人,成长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这些成绩的取得,反映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全符合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时代潮流。”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第五个年头,川渝合作迈向聚力推进、深度融合的发展新阶段,四川将继续做好“相互赋能、相向发展”的大文章,聚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在前列,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产业协作走在前。川渝高位推进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加快成为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样板。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选“国家队”,产值已突破1.6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4%。
在遂宁,近200家电子信息企业集聚在此,成渝地区生产的电子产品中,每两块电路板就有一块来自遂宁。“今年,我们将继续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把发展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遂宁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肖霞说,遂宁将实施现代产业“极核配套”工程,积极打造产业配套基地。
科技创新走在前。目前,川渝两地围绕集成电路、智能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161个。截至2023年底,川渝两地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达27个,重大科技平台3197个,科技型企业数量已超过7万家,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核药研发方面具有全国领先优势,重庆在原醛诊疗方面具有国际领先优势。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蒋宗哲说,未来,两地科研团队将协同共建核药生产基地和代谢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我们将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化东中西部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要求,继续深化与北京、上海的科研合作,助力提升川渝地区乃至全国代谢性血管疾病防治水平。”
能源保障走在前。四川盆地“满盆含气”,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底气”;正在建设中的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保障区域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这让不少能源企业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彤楼说,作为中国石化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西南石油局将在四川盆地建成百亿大气区,谱写川渝天然气发展新篇章。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成都东1000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经理孙浩尹说,工程已进入电气安装高峰阶段,将继续保质保量建设好项目,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能源保障能力贡献力量。
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做强区域发展支撑
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培育城市群,发展壮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
今年2月,四川明确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四川东向北向开放高地、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样板,位于川渝毗邻地区的达州迎来发展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我们做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信心和决心。”达州市市长严卫东说,达州将大力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扎实抓好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四川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加快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进一家门,办两省事!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合作的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率先在全国实现跨省税务数据共联共享,重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开发建设体制,探索跨省投资、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打造毗邻地区合作典范。
“川渝高竹新区已落地和在谈项目中,一半以上项目积极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形成了为重庆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配套的汽配产业集群。”川渝高竹新区投资促进和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何超群分享了新区建设成绩单——2023年川渝高竹新区共落地项目16个,今年谋划储备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约430亿元。“下一步,川渝高竹新区将发挥四川发展科技创新基地建成开园、多个企业‘智慧大脑’落地建设等优势,以大项目为支撑,加强产业配套协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更多贡献。”何超群说。
川渝高竹新区的发展是双城经济圈中部地区从“塌陷”走向“崛起”的缩影。近年来,重庆、四川携手推出多项政策措施,推进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重庆西扩、成都东进,两地陆续在毗邻地区布局建设10个合作平台,川渝“破界”合作、相向而行的力度越来越大。
“双向奔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连接越发紧密。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乘着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川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目前,川渝间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水路等大通道28条,川渝毗邻城市基本实现1小时可达,成渝两地迈入1小时交通圈。川渝两地已累计开行22条跨省城际公交,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毗邻市、区、县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全覆盖。“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通道运行能力,聚焦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供需适配的运输结构。”
“交流扩面,服务升级。”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两地共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涵盖就业、社保、就医、公积金等群众“身边事”,实现全域全类别的户口迁移“一站式”跨省通办。
高水平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时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市青白江区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中欧班列(成渝)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始发地之一。2021年,全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中欧班列(成渝)号从重庆和成都分别发车。截至2024年4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1.5万列,稳定运行线路超50条,辐射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个城市。
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王林说,青白江区将以枢纽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因地制宜、相向而行,持续共建中欧班列(成渝)品牌,高水平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统一品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努力在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中走在前列。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位于四川最南端的攀枝花市正在奋力打造四川南向开放桥头堡。
“去年中老班列(攀枝花)实现月月开行、双向开行,今年我们正加快建设中老班列集结中心,确保中老班列(攀枝花)每月2列、力争每周1列稳定开行。”攀枝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攀枝花将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立足中老、面向东盟、链动欧亚,持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国际循环,着力构建大枢纽,加快攀枝花国际铁路物流港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攀枝花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川渝两地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川渝两地围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合力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12个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等高层级开放平台……
“四川自贸试验区以不足全省1/4000的面积,贡献了全省近1/4的外商直接投资、1/10的进出口、1/10的新设企业。”四川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7年来,大胆探索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度、投资竞争力显著增强。“未来,我们将加强与重庆自贸试验区合作,在集成创新、产业协作、通道链接、平台对接等方面,展现新作为、激发新动能,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上新台阶。”(采写:寇敏芳 秦勇 文露敏 李欣忆 袁城霖 李天锐 王眉灵 陈昊 兰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