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工商联举办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专题培训 赋能企业应对国际经贸新挑战
2025年4月27日至30日,由四川省工商联主办的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培训班在西南交通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紧扣全球经贸格局深刻变革与外贸关税政策调整背景,吸引近70家外向型民营企业负责人及市级工商联干部共80余人参训,通过“政企学研”多维赋能,为川企开拓国际市场注入新动能。
精准施教:构建国际化经营知识矩阵
针对当前国际经贸领域“三重压力”——全球供应链重构、区域贸易壁垒高企及跨境合规监管趋严,培训班精准设置三大模块、十四项课程。一是专家教授作宏观形势分析: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团队深度解析《国际贸易、反洗钱与金融监管》《国际投融资》《新质生产力下的物流与供应链发展》《境外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应对与危机公关》等实务课题。二是职能部门作政策实务解读:省委外办解析涉外安全和APEC商务旅行卡申办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安全和高效的外事服务;商务厅结合四川省对外投资新形势,解读企业“走出去”业务政策实务;省税务局深度解读出口税收政策,助力企业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三是专业机构作业务实操辅导:进出口银行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支持;阿里巴巴国际站以跨境电商“保姆式服务”保效护航川商走上数字贸易新赛道;四川国际博览集团诚邀共享国企项目与民企携手出海等。
现场对话:破解“走出去”现实梗阻
由于培训课程回应企业痛点针对性、实操性强,学员课堂认真听课、互动频繁,课后交流踊跃、沟通积极。如,针对某企业“降低关税保证金比例,缩短占用时间,出关后尽快退回资金,让公司将更多资金用于业务发展”的建议,省税务局老师表示将跟进服务;针对某企业提出对测算投资回报有显著影响的问题“国际税收最新政策对投资印尼项目的影响是什么?预计何时印尼政府会强制执行15%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毕马威税务专家现场答疑,并深度解译境外投资税务规划及税收风险防范;针对某企业提出面临涉外法律纠纷的现实问题,四川大学法学院专家现场作答,并浓缩国际法与境外司法仲裁要点,剖析民营企业“走出去”涉外法律风险防范及应对;中信保老师现场解析国别政策及风险管控、为学员量身定制信保产品等。学员表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机制创新:打造全链条赋能体系
省工商联针对提前收集到的企业诉求和期盼,表示今年将建立“四维服务体系”:开通“境外直通车”,由会领导带领民营企业,分别赴中亚、南美、欧洲、香港等开展经贸合作交流;设立“政策补给站”,以培训、讲座、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对接相关职能部门为“走出去”民营企业开展政策精准推送;织密“海外联络网”,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密切经贸往来;组建“专家智囊团”,联合专业机构,组建跨境服务联盟,为已“走出去”和准备“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提供务实有效的服务。
殷殷嘱托:抢抓“走出去”黄金机遇
面对“一带一路”第二个十年的黄金机遇,省工商联寄语参训学员,一要把握时代坐标,在百年变局中坚定“走出去”的信心决心,越是风云激荡,越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越是竞争加剧,越要通过高水平开放锻造核心竞争力。二要聚焦能力提升,在实战实训中锤炼“走出去”的过硬本领,重点提升三种能力:增强“合规出海”的底线思维、锻造“化危为机”的处置能力、培育“链式发展”的全球视野。三要强化系统赋能,在协同联动中构建“走出去”的支撑体系,省市工商联始终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坚强后盾,要当好“桥梁纽带”,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开放发展格局。四要传承川商精神,在开放征程中展现“走出去”的时代担当,做开放合作的践行者、中国故事的传播者、新质生产力的开拓者。
此次培训以“政策解读+实战推演+生态构建”三维赋能“走出去”民营企业,参训企业表现出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坚定信心,彰显四川民营经济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中的强劲韧性。随着国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四川民营企业正以更专业的姿态开拓国际市场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