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以“三个一”扎实做优企业服务
近年来,宜宾市以满足企业需求和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聚焦构建“4+4+4”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目标,全面推进“企业之家”服务体系建设。聚焦企业融资、用工、要素保障等成立市级专班全流程跟踪化解,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服务支持,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和获得感。
一、市县一体、政企连心
制发《宜宾市“宜企暖心、解难纾困、护航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健全“领导包干”工作机制,市县联动组织干部包干服务企业,确保责任到人、扛责在肩。对200户左右重点企业实行“五个一”包干,即每户企业有1名市领导或正县级领导干部牵头包干,1个市级包干部门、1名市级包干部门领导、1个产业主管部门、1名县(区)级领导协助服务。其余“四上”企业由所在县(区)实行“三个一”包干,即1名县级领导或正科级领导牵头包干,1个县级包干部门、1名县(区)级包干部门领导联动服务。通过多形式、常态化服务和定期述职述效,提升服务企业工作质效。
截至目前,市级层面超过50名包干领导带领市级包干责任单位、包干责任人、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责任领导,通过现场走访、电话交流、集中座谈等形式,与重点企业全部建立包干服务有效联系,完成首轮企业相关情况摸底。各县(区)多形式召开政企见面会,按照“三个一”领导包干服务机制,全面开展服务企业工作,与“四上”企业建立结对关系。
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
针对企业反映的诉求问题,全面建立企业困难诉求台账,并分级分类开展困难诉求办理。对于能够当场解答和解决的困难诉求,包干领导当场给予答复和解决;对于不能当场解决的,分别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和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协调相关部门尽快给予答复和解决。加快推进建设功能完善的“宜宾市服务企业平台”,全方位实现企业困难诉求收集和办理、涉企检查备案和审核、惠企政策发布和兑现、企业投诉和满意度评价、服务企业质效评估等服务企业功能集成办理。按照一类诉求由一个市级部门牵头负责解决并直接对结果负责的模式,加快组建专项工作专班,对企业反映集中和突出的困难诉求,进行全流程跟踪闭环化解。
同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量身定制培育方案,精心打造企业信息数据库。截至目前,全市1021家规上工业企业的负责人、主营业务、配套需求等关键信息均已录入电子化通讯录,实现动态更新管理、政策推送“精准滴灌”、企业服务“量体裁衣”。
三、改革一批、助企升级
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深化政务服务、为企服务创新,通过开展“局长跑流程”专项活动,推动行政审批环节精简35%,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实现政务服务效率质的飞跃。高标准建成“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全进驻,创新推行“无感审批”和“多测合一”改革,企业办事材料精简40%,跑动次数减少80%。截至2025年6月,累计兑现各类惠企资金6.94亿元,精准惠及3.41万家企业,红利持续释放,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将法治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核支撑,创新推出监管执法与金融服务双向赋能新机制。在法治保障领域,全面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监管体系,划定行政权力边界;同步实施“首违不罚”包容审慎监管政策,让企业在稳定透明的法治环境中安心经营。在金融赋能方面,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创新开发“支个保”普惠金融产品,构建“财政+担保+银行”风险共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