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工商联:构建“五个体系”打造新时代工商联工作样板
近年来,绵阳市工商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两个健康”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工商联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是政治引领体系强根基。创办“绵商思享智汇大讲堂”,打造“理论教育+政策解读+典型示范”三维课堂,建立市县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矩阵,近四年举办各类专题培训30余场次,覆盖企业家2000余人次。实施“向新而行·青蓝薪传”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通过构建专题培训、高级研修、学习考察、“企业传承思享智汇”、理想信念教育等培训体系,搭建青商成长成才平台。发挥“一刊一网两报”宣传及政治引领阵地建设,发行《绵阳商界》11期9200册,编印《工作月报》《工商动态》26期,“绵阳非公之家”微信公众号浏览量超10万。
二是调查研究体系汇智力。聚焦“两个健康”主题,创新建立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调研工作制度,编印《绵阳市工商联调研成果汇编》3期,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社情民意等200余篇,在全省工商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中连续四年位列第一方阵。2件政协提案被省政协列为重点督办提案,6篇综合文稿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三是精准服务体系增效能。创新设立“三中心三委员会”和园区分会,进一步延长服务手臂,打造全周期服务体系,整合政法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开展“外转内、拓市场、促销费”专题恳谈会等活动25场次。服务区域协同发展,围绕绵阳主导产业开展“建圈强链”“双招双引”活动,举办全球绵商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活动20场次,不断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赋势蓄能。助推民企对外开放拓市场,支持和组织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带队赴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商务对接、投资考察。创新设立“民企涉诉纠纷调解站”,共调解涉民营企业纠纷150余件,累计为民企减少和挽回损失超2亿元,该项工作入选“民企产权保护协同创新全国百佳案例”。
四是政企沟通体系畅渠道。建立“企业早餐汇”政企恳谈机制,市领导邀请企业家共进早餐面对面交流22场次。协同全市统战系统常态化开展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沟通协商“面对面”“键对键”活动12次,问题办理纳入市委督办系统,累计交办问题236件,办结率93.5%。推行“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制度,23项重大政策出台前听取企业家意见。创新设立“营商环境观测点”,在重点园区、商会设立51个监测站,形成月度研判报告机制。
五是组织建设体系聚合力。实施“商会倍增计划”,全市(含县市区)共有商协会组织149个,其中市工商联直属商协会40个,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14个异地绵阳商会。出台《所属商协会管理办法》《所属商会换届工作指引》等制度机制3个,实施“商协会+产业”,引导所属商协会成立特定产业的专业委员会或分会,为企业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实现上下游产业链合作; 实施“商会+招商引资”,整合异地商会资源,链接绵阳与异地商协会、企业交流合作,实现以商招商。成立“在外绵商联盟”,在美国洛杉矶、新加坡、日本东京等7个地方设立在外绵商海外联络处。